塔里木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热线: 0997-4681016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专题报道>>正文
 

【科技服务专题八】用科技造福百姓
2017-01-02 12:58  

——塔里木大学科技特派员张琦教授科技服务工作纪实

来源:宣传部

作者:黄莎(全媒体中心学生记者)

“只有亲手操作、亲身体会,熟悉每一个栽培环节,才能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民、服务农户,才能体现‘特派员’的使命。”19年来,作为一名大学教授,在科技特派员这个神圣光荣的岗位上,塔里木大学张琦教授始终坚守梦想、发挥优势、真情付出、真诚帮扶,将农业科技带进千家万户,造福南疆各族群众百姓。

张琦教授,学的是果树专业。1997年,他开始科技扶贫,便一头扎进基层农业技术服务,走家入户示范推广设施温室桃栽培、矮化密植香梨种植、红枣整形修剪、红枣花果管理等技术。如今他已经五十多岁了,依然坚持着、奉献着,全身心投入科技服务事业,因为他热爱农业,心系百姓。

1995年,张琦教授来到十四师47团开始科技服务,当时缺乏农业科学技术,全团职工住的都是平房,经济收入很低,生活条件很艰苦。

“科技特派员工作是对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,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,更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。”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来到47团,张琦教授首先做的事情,就是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当地果树种类品种、管理水平、自然条件等情况。根据调研掌握的第一手资料,结合当地生产实际,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技服务。

结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项目,开展红枣栽培管理模式示范推广。张琦教授注重加强农业技术培训,提高农户科技素质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通过言传身教,他做给农户看,带着农户干,提高农户科技素质、培养职业农民。

如今,47团宽敞明亮的柏油路,一排排林立的高楼,一片片挂满枝头的枣树,还发展起了旅游业……在张教授等塔大一大批科技专家的长期技术指导下,团场职工过上了富裕幸福的好日子。

从技术服务入手,以项目示范带动,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。三师53团是张教授的主要服务区域,今年他就去了6次。依托2016年度“三区”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项目《南疆设施果树关键栽培技术》,他在53团3连建立温室桃大棚和省力化香梨栽培园,示范推广温室桃和香梨主干形培养技术。

引进试验油桃新品种,示范推广温室桃栽培技术。张教授不分春夏秋冬,帮助团场分析比较引进桃新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,确定适合新疆温室桃栽培最佳品种。手把手把手教农户学习温室桃树修剪、花期管理、结果检测、主干形培养、控冠促花等栽培管理技术。

“当年种的温室桃,第二年就开花结果了,这让我太高兴了。”张教授说,推广温室桃栽培并非易事,因为果树跟农作物不一样,农作物种下去很快能看到收成,但果树需要隔一二年才能结果。

开展香梨省力化修剪技术示范培训,给连队干部职工讲解传授香梨主干形刻芽、香梨刻芽效果、主干形培养枝组修剪、香梨主干形拉枝开张、控冠促花等技术。通过示范培训,干部职工学习掌握了春季刻芽、牙签撑枝开角、夏季拉枝、别枝、摘心等香梨主干形培养技术。

帮助团场引进5个设施桃新品种,建立10个温室桃示范园,推广设施桃控冠促花技术,定植成活率达到80-91%,在53团建立香梨省力化栽培园300亩,定植杜梨5000亩,成活率达到87%,这让张教授及其团队获得了农户们的信任。

在团场建立科技帮扶示范户20多户,培训技术员和干部职工群众1000多人。给农户编印发放《红枣整形修剪技术》、《香梨夏季修剪技术》、《红枣直播建园管理技术》等技术手册100多册。

张教授还经常到三师51团,开展红枣休眠期、夏季修剪示和保花保果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范培训。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,在十四师224团开展风沙治理、香梨和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指导。

结合“访惠聚”工作,开展科技服务,在51团4连、6连建立科技示范户,针对红枣修剪和病虫害防治进行指导培训。

“讲和不讲,效果完全不一样。张教授把所学知识毫无保留传给农户,讲课通俗易懂,非常实用。”兵团财务局驻提山农场八连“访惠聚”工作队刘嵩磊说,他之前接触科技特派员工作不多,听了张教授的培训,让他受益匪浅。

“刚开始农户不太重视科技,特别是语言沟通困难,来听课的人很少,果树种植不科学不标准。后来经过科技培训,当农户看到油桃、香梨、核桃、红枣产量增加了,经济效益提高了,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了。”张琦说。

现在,只要是张教授来科技培训,连长、技术员,全连职工、全村村民都纷纷赶来听课。听完课很多农户围在张教授身旁,请教咨询种植知识,有的还邀请他去家里坐坐。

结合兵团“十件实事”项目,张琦教授还经常到和田县、墨玉县、麦盖提县等地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。依托“2016年自治区边远贫困县市科技人员专项支持计划”项目,通过科技特派员+农民示范户形式,并与“访惠聚”工作相结合,以墨玉县核桃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与培训为主要内容,以科技特派员带乡村科技骨干、带农民示范户的模式,采取示范户田间现场示范等方式,促进墨玉县核桃高效生产。

在墨玉县阔其乡阔纳艾日克村、强古村、其郎村进行核桃修剪嫁接、花果管理、土肥水管理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,选择确立科技扶贫示范户6户,培训10余场次,培训农户200多人,制定核桃栽培技术规范1个,建立核桃生产示范园1个,核桃产量提高了10-15%。

通过示范培训,使农户了解了核桃、红枣管理的各个环节,关键时间点和主要栽培技术措施,掌握了树体种植管理知识,使核桃、红枣的树体结构得到改善,生长势均衡,光照条件改善,果树坐果率和品质均得到了很大提高。

如今,已经是个老教师了,但张教授不停地学习充电,“新东西出来了,得多看多学多思,做到理论联系实际,探索走出切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科技扶贫新路子。”

张教授将他多年的研究经验和成果,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农户。很多果农都是靠经验种植,不懂科学技术,种植产量不高、效益低下。张教授全力以赴帮助农户提高种植产量和效益。

今年6月,张教授原本打算要去墨玉县技术帮扶,但由于研究生答辩等事情耽误没去成。说起这件事,他感到有些遗憾,“作为一名大学教师,除了要给学生上好课,还要下地给农户讲好课。”

近20年来,张教授在地里的时间比在家里多。今年上半年,他基本都在外面,三、四两个月只有10天在家。起初家人有些不理解,后来当认识到科技服务的意义时,家人全力支持他的科技特派员工作,这让张教授没了负担,把精力集中在了科技服务上。

学校的车比较紧张,张教授经常自己开车带着研究生下地服务,穿梭在乡村和连队之间。有一次科技服务来回跑了3000多公里,单趟一开车就是连续六七个小时。

“真的不容易,开车特别累,到了地方来不及歇脚,就得下地讲课,因为农户们早已站在地头等我了。”张教授说。

天天下地讲课,大热天连农户都受不了,张教授就戴上草帽讲课。“有一次在45团科技服务,由于天太热我中了暑,上吐下泻特别难受,团领导劝我赶紧去医院,但我硬咬着牙坚持把课讲完了。”

“科技特派员,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,这种辛苦又酸又甜。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,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,我的科技服务生涯永无止境。”张教授说。

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一直坚持从事科技服务,因为我热爱这项工作,当了科技特派员后,更要对得起‘特派员’这个称呼。”张教授说,要把自身专业特长与当地实际需求结合起来,积极投身到农业科技主战场中,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科技致富的新途径,为农民服务、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贡献自已的力量。

塔大地图 | 投稿须知 | 我要投稿 | 管理登录| 联系我们
塔里木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 @2015 投稿邮箱:tlmdxxww@163.com
Coyright 2015 Tarim University.ALl Right Reserved